王一博华表奖陪跑引热议:流量演员转型困境
华表奖揭晓:张译再封影帝,王一博成陪跑焦点
2025年4月27日,第二十届华表奖在青岛揭晓,张译凭借《三大队》二度拿下优秀男演员。这本是实至名归的事,可评论区全在替王一博惋惜——这位提名了影帝的大热门,又双叒叕成了“陪跑”。

流量演员的评奖困境
说真的,我看着都憋屈。上回百花奖,赵丽颖一个《第二十条》的三番女配,力压徐帆这些老戏骨拿奖时,全网都在夸“流量逆袭”;可轮到王一博,每次提名都像在走流程,最后奖杯总跟他擦肩而过。
同样是流量出身,凭啥赵丽颖能破圈拿奖,王一博就只能当“气氛组”?
赵丽颖的成功转型之路
先说赵丽颖。去年百花奖拿女配,很多人觉得“三番也能赢”是奇迹,可圈里人都懂——她和冯小刚关系好,《第二十条》又是冯导的片子。更关键的是,赵丽颖这几年在电影圈稳扎稳打,从《知否》到《第二十条》,评委们看得见她的努力。

王一博的演技挑战
再看王一博。这次华表奖提名影帝,对手是张译——金鸡、百花、华表三大奖大满贯的“戏骨天花板”。王一博提名作品是《热烈》和《追风者》,虽然没拉胯,可也没让人眼前一亮的“高光时刻”。
内娱评奖好像默认“流量=资历浅”,赵丽颖拿百花奖时36岁,正是“既有热度又有沉淀”的年纪;王一博今年才30岁,在评委眼里可能还是“需要再练练”的小辈。
流量演员的转型之路
可谁又记得,赵丽颖刚出道时也被骂“土气”“没演技”?从《陆贞传奇》到《知否》,她用10年时间从“跑龙套”熬成“收视女王”;王一博呢?从《陈情令》到《无名》,从偶像歌手转型电影演员,也用了5年时间磨戏。

评奖标准的思考
说句掏心窝子的话,不是替王一博鸣不平,是替所有想转型的流量演员委屈。内娱评奖能不能别总盯着“资历”“年纪”?赵丽颖能拿奖,是因为她从“流量”熬成了“实力”;王一博要拿奖,也得等他从“流量”熬成“实力”——可这“熬”的时间,能不能短点?
最后想问问各位网友:要是王一博40岁时,演了部像《三大队》这样的片子,你们还会说他“靠流量”吗?内娱的奖,到底是该奖“努力”,还是奖“资历”?是该看“现在”,还是看“过去”?